6月1日,济南落户新政正式实施,在济南生活9年的蔡女士成功落户济南,拿到了崭新的《居民户口簿》,20分钟的时间,她便从农民工成为了“新市民”。当天,许多像蔡女士一样等了多年的“外地人”终于成了济南人。记者了解到,在历城公安分局华山派出所,1小时的时间就有十多位市民办理了落户,成为“新济南人”。
“你好济南,你好我的家”
2011年,蔡女士从山东济宁农村老家来到济南打工,通过多年打拼,她在济南买了房子。然而,由于学历达不到要求,未在济南缴纳社保,不符合当时落户政策的她无法把户口落到济南。但在蔡女士心中,在济南生活了这么多年,对济南有了很深的感情,早把这座城市当成了自己的家。由于一直落不了户口,给平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中最困扰她的就是迟迟办不下房产证。
“知道济南放开落户以后,我很激动,因为我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蔡女士表示,9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关注着济南落户政策。《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细则》颁布后,第一时间对比了文件,发现自己符合标准后,立即翻出了已经有些泛黄的购房合同和发票,“当时就等着6月1日实施了。”
按照蔡女士的话讲,整个5月,她都是盯着日历数着日子度过的。6月1日上午9时,历下公安分局龙洞派出所户籍大厅里热闹非凡。在户籍大厅的长椅上,拿着购房合同、身份证等材料的蔡女士焦急地等待着。“6号请到户籍窗口办理业务。”9时05分,户籍大厅的喊话器叫到了蔡女士所持有的6号等待码。
提交购房合同等手续、拍照……一套程序下来,9时25分,一本崭新的《城市户口簿》终于交到了蔡女士手中。等了9年,蔡女士用20分钟成了济南人。“你好济南,你好我的家。”这是蔡女士在拿到户口簿时对自己说的话。
六大落户途径供市民选择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济南天桥区,从事个体经营的林女士一大早就来到天桥公安分局无影山派出所综合服务厅迫切地问道:“听说济南无门槛落户今天施行了,是真的吗?”
通过交流,民警了解到,林女士多年前从湖南农村来济南一直从事个体经营,在新政实施之前落户意愿一直未达成。
户籍民警彭静根据户籍新政,结合林女士实际情况,告知可以按照就业途径落户在租房所在地的社区集体户上,以及需要准备的材料。当天下午,林女士便准备齐材料来到综合服务大厅,民警当场受理并为其签发了户口准迁证。拿到准迁证后,她激动地说:“终于可以落户了,济南的户籍新政策太好了,真是太感谢了!”
新政实施以来,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龙洞派出所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办理或咨询户籍业务。龙洞派出所所长孟钧介绍,为了方便群众办理,他们还实施了受理机制,“如果拟落户人员有个别材料忘记带了,可以先办理,随后再补交。”
在济南生活了11年的王龙飞也是一大早就来到租住地的辖区派出所咨询政策。
“我是滨州人,2009年就来到济南打工,新政策出来后,我发现通过劳动合同和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落户。”他笑着说。落户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随迁子女与市民子女统一编班,学籍纳入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统一管理,享受与市民子女同等经费保障、中考、高考各项政策。“不管是买房还是孩子上学,都更加方便。”王龙飞说。
济南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马洪山介绍,6月1日正式实施的《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细则》,提供了六大落户途径,包括按人才途径落户、按院校学生途径落户、按居住途径落户、按就业途径落户、按投靠途径落户和按其他情形落户。按其他情形落户是对按意愿落户政策提供的兜底落户途径。对通过前面五大途径仍存在落户障碍的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在现借住地社区集体户落户。
成为“货真价实”的城里人
来自吉林通化市柳河县姜家店乡的村民刘骜今年25岁,8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只身来到济南打工,现在一家房产中介从事房屋销售工作。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刘骜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不仅有了积蓄,也适应了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习惯。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因而他有了在济南买房的打算,尽管他的工作是每天跟房子打交道,但由于近年来房地产紧缩政策,非本地户口没有购房资格成了他绕不过去的坎。
“现在好了,济南的落户新政策,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接纳了我。而根据规定,凡新落户居民,按相关政策均可平等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医疗保险待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救助等合法权益,确保应该享有的待遇不受影响,这让我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了。”刘骜说。
自2017年以来,济南市连续三年通过全面降低落户标准,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近三年,济南市迁入人口持续增长,年均迁入达到10余万人。
据介绍,本次全面放开限制的户口迁移政策,实行以群众申报为主,不附加任何条件,对有意愿来济南就业、居住生活的非户籍人口,可在济南市城镇申报登记常住户口,确保应落尽落、有序落户。
“这回真的成了‘货真价实’的城里人了。”刘骜手捧着新办的户口簿,一脸的自豪和喜悦。(记者 丛民 通讯员 葛红普)
+1
*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he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